服务热线
020-29830877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等。
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一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由理念倡导加速走向落地深耕。自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不少政策措施,在政策引导下,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良好开局。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余晓晖就相关问题接受了人民网记者专访,从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及内涵、重要意义、功能体系以及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应用情况、发展政策、未来展望等7个方面介绍了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概念和发展情况。
工业互联网的内涵是什么?
人民网记者: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余晓晖: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将推动形成全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
工业互联网
人民网记者:工业互联网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余晓晖: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全新挑战与机遇,一方面,上一轮科技革命的传统动能规律性减弱趋势明显,导致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日新月异,加速向实体经济领域渗透融合,深刻改变各行业的发展理念、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带来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需求的带动下,以泛在互联、全面感知、智能优化、安全稳固为特征的工业互联网应运而生、蓄势兴起,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
人民网记者:工业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有什么区别?
余晓晖:工业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相比有四个明显区别。一是连接对象不同。传统互联网的连接对象主要是人,应用场景相对简单,工业互联网需要连接人、机、物、系统等,连接种类和数量更多,场景十分复杂。二是技术要求不同。传统互联网技术特点突出体现为“尽力而为”的服务,对网络性能要求相对不高。工业互联网则必须具有更低时延、更强可靠性和安全性,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三是发展模式不同。传统互联网应用门槛低,发展模式可复制性强,产业由互联网企业主导推动,并且投资回收期短,容易获得社会资本的支持。工业互联网行业标准多、应用专业化,难以找到普适性的发展模式,制造企业在产业推进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互联网资产专用性强,投资回报周期长,难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四是时代机遇不同。我国在互联网时代起步较晚,总体上处于跟随发展状态,而目前全球工业互联网产业格局未定,我国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人民网记者:工业互联网由哪些关键部分构成?
余晓晖:工业互联网由网络、平台、安全三个部分构成,其中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网络”是实现各类工业生产要素泛在深度互联的基础,包括网络互联体系、标识解析体系和信息互通体系。通过建设低延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能够实现数据在工业各个环节的无缝传递,支撑形成实时感知、协同交互、智能反馈的生产模式。“平台”是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下连设备,上连应用,通过海量数据汇聚、建模分析与应用开发,推动制造能力和工业知识的标准化、软件化、模块化与服务化,支撑工业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创新和资源高效配置。“安全”是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的保障,涉及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五个方面。通过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能够有效识别和抵御各类安全威胁,化解多种安全风险,为工业智能化发展保驾护航。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人民网记者:工业互联网有哪些主要应用模式?
余晓晖:工业互联网的主要应用模式有四种。一是智能化生产,通过部署工业互联网综合解决方案,实现对关键设备、生产过程、工厂等的全方位智能管控与决策优化,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二是网络化协同,通过工业互联网整合分布于全球的设计、生产、供应链和销售资源等,形成协同设计、众包众创、协同制造等一系列新模式、新业态,能够大幅降低产品研发制造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三是规模化定制,基于工业互联网精准获取用户需求,通过灵活组织设计、制造资源与生产流程,实现低成本条件下的大规模定制。四是服务化延伸,依托工业互联网对产品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为用户提供远程维护、故障预测、性能优化等一系列增值服务,推动企业实现服务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有何重要意义?
人民网记者:工业互联网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有何重要意义?
余晓晖: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和关键支撑,为其提供具体实现方式和推进抓手。工业互联网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对各类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分析并形成智能反馈,推动形成全新的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制造装备、工艺和材料的潜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创造差异化的产品并提供增值服务。
人民网记者:发展工业互联网对我国化解综合成本上升、产业向外转移风险有何重要意义?
余晓晖:目前,我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正逐渐消退,面临制造业持续外迁和“产业空心化”的挑战。积极部署利用工业互联网,将原有工厂改造升级为智能工厂,不仅能帮助企业减少用工量,还能促进制造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力。如,国内某大型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综合解决方案对工厂进行升级改造后,已在其标杆工厂成功实现人力节省50% 、效率提升30%、人均产值提升31%,其中,测试工段实现全自动化,人力节约92%,有效缓解人工成本压力,保持了其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人民网记者:发展工业互联网对我国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余晓晖: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有助于推动工业生产制造服务体系的智能化升级、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拓展,进而带动产业向高端迈进。具体包括:一是带动生产装备高端化。通过部署工业互联网,在装备上布设传感器,对装备加工、运行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并根据工况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装备运行的稳定性并提升加工精度;二是带动生产智能化。利用工业互联网的联接、计算、分析能力,能够为生产运营中的各种要素深度赋智和赋值,推动生产向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绿色制造等方向发展,倍增放大生产线价值。三是带动产品高端化。不断增加智能化、个性化产品的供给,全面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人民网记者: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创新创业有何重要意义?
余晓晖: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跨行业、跨地域、跨时空实现创新资源的快速汇聚,促进工业经济各种要素资源的高效共享,为“双创”注入新活力,催生网络化协同、规模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大幅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发展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还将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开放融通发展,培育发展大量深耕细作于实体经济的创新者和中小企业,并可能催生一批类似互联网时代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一样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巨头,在提升我国制造企业全球产业生态能力的同时,打造新的增长点。
人民网记者:发展工业互联网对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有何重要意义?
余晓晖:一是提供新型通用基础设施支撑。工业互联网具有较强的渗透性,不仅仅用于工业领域,还能与能源、交通、农业、医疗等整个实体经济各个领域融合,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必不可少的网络连接和计算处理平台,加速实体经济各领域数字化进程。二是提供发展新动力。工业互联网能促进各类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链紧密协同,帮助各实体行业创新产品和服务研发模式、优化生产制造流程,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延长产业价值链,促进新动能蓬勃兴起。三是加速构建与之匹配的新产业体系。工业互联网将促进传统工业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再造,推动以网络为基础依托、以数据为关键资源、以智能生产和服务为显著特征的新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带动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大数据分析、供应链金融等以更快速度、在更大范围、更深层面拓展。
工业互联网的功能体系是什么?
人民网记者:什么是工业互联网网络,有什么作用?
余晓晖:工业互联网网络是工业系统互联和工业数据传输交换的支撑基础,是在现有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演进升级和叠加新型专网而形成,包括企业内网络和企业外网络。其中,企业内网络实现工厂内机器、物品、生产线、信息管理系统和人等生产要素的广泛互联;企业外网络实现生产企业与智能产品、用户、供应链、协作企业等工业全环节的广泛互联。工业互联网网络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人、机器、车间、企业等主体以及设计、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泛在网络互连,促进工业数据的采集交换、集成处理、建模分析和反馈执行,为大规模个性定制、网络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智能化生产等新型生产和服务方式的实现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促进制造业资源要素和产业体系全局性优化,加速创新方式、生产模式、组织形式和商业范式变革。
人民网记者:什么是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有什么重要作用?
余晓晖:作为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相当于互联网领域的域名解析系统(DNS),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其核心包括标识编码和解析系统两个部分。其中,标识编码是机器和物品的“身份证”,具有唯一性;解析系统利用标识,对机器和物品进行唯一性的定位和信息查询。标识解析则是工业互联网的“中枢神经”,在公共互联网上,用户借助DNS(域名系统),通过输入网址来访问网站。在工业互联网中,用户可以依托标识解析体系来访问保存机器、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等物件相关信息的服务器,并通过标识实现对异主、异地、异构信息的智能关联,为信息共享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人民网记者:什么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有什么重要作用?
余晓晖: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载体。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在云计算平台的基础上叠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海量异构数据汇聚与建模分析、工业经验知识软件化与模块化、新型工业软件开发与运行,从而支撑生产智能决策、业务模式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生态培育。其核心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和管理。二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三是能够促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多层次产业体系。
人民网记者:工业互联网安全有什么特征,相比传统的网络安全有什么不同?
余晓晖:相比于互联网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有三个特征。一是防护对象扩大,安全场景更丰富。传统互联网安全更多关注网络设施、信息系统软硬件以及应用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扩展延伸至工厂内部,包含设备安全(工业智能装备及产品)、控制安全(SCADA、DCS等)、网络安全(工厂内、外网络)、应用安全(平台应用、软件及工业APP等)以及数据安全(工业生产、平台承载业务及用户个人信息等数据)。二是连接范围更广,威胁延伸至物理世界。传统互联网安全中,攻击对象为用户终端、信息服务系统、网站等。工业互联网联通了工业现场与互联网,使网络攻击可直达生产一线。三是网络安全和生产安全交织,安全事件危害更严重。传统互联网安全事件大多表现为利用病毒、木马、拒绝服务等攻击手段造成信息泄露或篡改、服务中断等,影响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而工业互联网一旦遭受攻击,不仅影响工业生产运行,甚至会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若供给发生在能源、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还将危害国家总体安全。
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如何?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当前整体发展情况如何?
余晓晖: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从概念倡导进入实践深耕阶段,形成战略引领、规划指导、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推进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一是体系建设全方位突破。高品质企业外骨干网、窄带物联网实现县级以上地区全覆盖,IPv6改造基本完成;标识解析体系5大国家顶级节点、10个行业/区域二级节点初步建立;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50家,重点平台平均连接设备数量达到59万台(套),工业APP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国家、省级/行业、企业三级协同的安全监测技术体系初步构建。二是应用向多领域拓展。工业互联网已广泛应用于石化、钢铁、电子信息、家电、服装、能源、机械、汽车、装备、航空航天等行业和领域,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规模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助力企业提升质量效益,并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三是生态构建多层次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成员数量突破1000家,与美欧日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组织在技术创新、标准对接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引领跨界行业企业深度协同突破。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发展情况如何?
余晓晖: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一是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通过发布《网络连接白皮书》和《标准体系2.0》,明确了工业互联网网络的技术架构和标准架构。二是网络升级改造初见成效,运营商开始改造建设高品质企业外骨干网,可用于低功耗设备广域连接的NB-IoT已实现全国覆盖,制造企业积极运用工业光网络(PON)、边缘计算、IPv6等新技术改造企业内网络。三是新型网络技术加快探索,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建设了十多个网络测试床,覆盖时间敏感网络(TSN)、边缘计算、5G等新型网络技术。产业各方合力打造多个网络创新联合实验室,推出更多紧密贴合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需求的网络解决方案。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进展情况如何?
余晓晖:目前我国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与应用推广成效初现。一是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5个国家顶级节点已全部上线并试运行,“东西南北中”的顶层布局初步形成,11个二级节点实现上线运营,覆盖高端装备、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二是形成良好的自主创新能力,融合型标识技术方案验证成功,标准体系框架搭建完成,标识解析全系列软件成功研发,并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融合;三是标识应用创新发展,标识解析应用在工业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设备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产品溯源等领域,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跨界协作,推动标识解析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情况如何?
余晓晖:目前,我国平台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平台应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初步形成跨行业跨领域平台、行业和区域平台、企业平台共存互补的系统化平台体系。制造企业、信息通信技术企业等纷纷推出特色平台,全国各类平台总数已有数百家,具有一定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平台超过50家。针对行业生产特点和企业痛点问题,平台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产品服务、产业链协同、价值链创新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批亮点解决方案和实践案例,并在工程机械、高端装备、家用电器、服装纺织、能源电力、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等众多行业得到应用推广 ,有力推动了生产管理提升、业务模式创新和资源配置优化。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建设情况如何?
余晓晖:我国产业界在安全框架与标准体系制定、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安全框架方面,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安全解决方案汇编》等框架指南和解决方案,强化行业应用和指导。标准体系方面,形成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总体要求、平台安全、数据安全等重点标准进一步完善。技术能力方面,初步建成国家、省、企业三级技术保障体系,重点实验室、专业机构及安全企业等正协同推进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积极建设安全试验验证、测试评估、监测处置等平台。产业生态方面,我国网络安全市场需求逐步扩大,安全防护产品及解决方案供给增多,安全企业快速成长。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展情况如何?
余晓晖:为加强产学研用各方协同发展,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构建,2016年2月1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联合制造业、信息通信业、互联网等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lliance of Industrial Internet,以下简称“联盟”或“AII”)。截至2019年2月,联盟会员数量已突破千家,形成“12+9+X”组织架构,分别从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技术标准、产业实践、国际合作、投融资等方面开展工作。联盟成功举办工业互联网峰会、工业大数据创新竞赛、工业APP开发与应用创新大赛等多项活动,形成《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等一系列研究成果,遴选出一批工业互联网测试床、解决方案及优秀应用案例,并开展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信服务评估评测、性能评测及工业互联网安全评估评测等工作,已成为协同各方跨界创新、推动产业生态构建的重要载体。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国际合作进展情况如何?
余晓晖:随着全球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各国间的合作不断深化。目前,我国已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加强沟通对话,形成政产学研多层次协同推进机制。在政府和产业层面,利用多边、双边合作与高层对话机制,定期交换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以及在法律、政策、国际治理等方面的新诉求和新举措。同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与各国产业推进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先后与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欧盟物联网创新联盟(AIOTI)、国际MulteFire联盟和日本工业价值链促进会(IVI)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各方在工业互联网参考体系架构、标准化、测试床、安全、产业推广等方面开展工作对接和研究合作。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余晓晖: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瓶颈。一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企业原始创新能力较弱;制造企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多数企业缺乏网络化、智能化演进的基础能力;工业网络标准众多、互通性差;工厂外网络还难以满足工业生产高安全、高实时和高可靠的要求。二是企业引领能力不强。缺乏具备综合解决方案和全领域覆盖能力的龙头企业,企业长远布局能力较弱,现有产品和解决方案与工业转型升级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三是资金和人才保障不足。国际领先企业在工业互联网的投入达到数十亿美元,我国企业投入水平差距很大。同时,兼具工业经验和软件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滞后于工业互联网总体进展。四是安全风险挑战严峻。互联网外部威胁与工业生产安全内部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安全风险急剧扩张。在安全风险感知预判、防护控制和安全事件溯源处置方面的技术储备和应对能力不足,安全产业基础也较为薄弱。
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情况如何?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主要路径有哪些?
余晓晖:从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路径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三大路径。一是面向企业内部的生产率提升,即利用工业互联网打通设备、产线、生产和运营系统,通过连接和数据智能,提升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打造智能工厂。二是面向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提升,即利用工业互联网打通企业内外部产业链和价值链,通过连接和数据智能全面提升协同能力,实现产品、生产和服务创新,推动业务和商业模式转型,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三是面向开放生态的平台运营,即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企业、产品、生产能力、用户等产业链资源,通过连接和数据智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平台相关企业的生产运营优化与业务创新,打造面向第三方的产业生态体系和平台经济。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发展情况如何?
余晓晖:我国工业门类齐全,面临的业务场景和企业痛点也各异,因而应用上也体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
钢铁、石化、发电等原材料与产品价格波动频繁、设备资产价值高、排放耗能高、安全生产风险大的流程性行业,现阶段应用主要集中在全价值链一体化、资产管理、生产优化、能耗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如某石化企业平台实现从原油采购、石油炼化、库存管理到成品油销售的全产业链整体性优化,在保证原油低点买入、成品油高点售出的同时,实现相对最小库存,试点企业综合优化增效10亿元。某发电厂通过构建设备的热力学模型,优化技术煤耗比,节省7480吨标煤,全年节约598万元左右。
电子信息、家电、汽车等产品种类少而规模大的制造行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要求高,产品种类的多样性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大,现阶段应用主要集中在大规模定制、产品质量优化、生产管理优化和产品后服务市场等方面,其中大规模定制成为我国工业互联网的特色应用模式。如某汽车制造企业利用第三方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大规模定制,综合采购成本下降7.3%,生产周期从35天缩短到20天,产品溢价达63%。某电子信息制造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数据分析,优化电子元器件表面贴装工艺,使得产品良率提升30%。
航空航天、船舶、工程机械等多品种小批量制造行业,具有产品结构复杂、价值高、生命周期长的特点,现阶段应用主要集中在协同设计与仿真论证、协同制造、供应链高效管理、设备远程运维等方面。如某集团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对火箭发动机进行多专业协同设计与仿真论证,设计人员工作效率提升14倍;某减速机公司,通过工业互联网对机床进行实时监测与预测性维护,设备利用率提高7.65%,运维成本降低20%。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在哪些制造业之外的领域得到应用?
余晓晖: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应用已由制造业延伸到建筑、能源、交通、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如建筑行业具有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项目地点分散、多展业、多关系方、流动性强等特点,企业通过部署设计协同管理、虚实融合的施工协同管理等工业互联网应用,能以极小代价和最快速度实现建筑项目全过程的虚拟执行和优化调整,大幅提升设计效率、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水平、成本进度控制水平。再如能源行业对生产安全管理要求高,通过部署炉管在线寿命评估与状态监测等工业互联网应用,能够显著减少甚至避免发电企业锅炉爆管事故发生,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人民网记者:我国大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融通发展情况如何?
余晓晖:国内大型制造企业基本上都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工业互联网应用能力强,可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产业链互通和多环节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优化。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弱,资金和技术能力缺乏,工业互联网成为推动其数字化转型和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方面,中小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补齐其信息化数字化能力短板,如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各类云化工业软件,中小企业通过订阅方式以较低成本快速提升生产可视化水平与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花费少而成效显著。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快速获取订单与贷款,大大提高了生存与发展能力。如某企业构建协同制造平台,盘活了该省1.5万家结构件中小企业的闲置产能,使行业平均制造成本下降20%以上,并能快速响应市场;某制造企业构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采集近1万家中小企业的生产数据,帮助金融机构从多维度评价企业信用状况,支持当地中小企业获得贷款8.2亿元。
我国有哪些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
人民网记者:为指导工业互联网发展,国家层面出台了什么样的政策?
余晓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加强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2018年10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这是规范和指导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确定了工业互联网“323行动”,即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推进大型企业集成创新和中小企业应用普及两类应用,构筑产业、生态、国际化三大支撑等7项任务。2018年6月,为进一步落实《指导意见》要求,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发布《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细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实现“三步走”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人民网记者:为协同各方力量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在组织机制层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余晓晖: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各方协同形成发展合力,主要采取以下举措:一是成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2月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立,负责统筹协调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全局性工作,重点是审议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专项和重要工作安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工作,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要事项,加强对重要事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二是组建工业互联网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2018年11月,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聘请42位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相关专家组成工业互联网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主要针对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中战略性、全局性、专业性问题,开展相关咨询和论证活动。
人民网记者:为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制定了哪些保障措施?
余晓晖:国家层面,《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法规制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强化专业人才支撑及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6项保障措施,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在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的统筹协调下,工信部、财政部、发改委、国税总局、统计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委积极协同,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共同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地方层面,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结合本地实际,培育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引入外部力量,加快地方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并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力。
人民网记者:在工业互联网网络方面出台了哪些相关政策?
余晓晖:为指导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有序开展,明确网络建设方向和重点,加快网络升级改造进程,2019年1月,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该《指南》细化了工业企业建网络用网络的总体目标、实施路径和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建网用网的突出问题。《指南》提出以“立标准”为基础,以“建网络、用网络”为核心,以“创环境”、“建秩序”为保障的思路。重点针对部分企业在网络建设时无从下手、无可参照、无法预期的现实问题,提出打造企业内网和企业外网标杆网络的重点任务。通过建设技术创新和行业应用测试床,增强网络技术创新能力,加速新技术应用部署和标杆网络复制推广,培育形成网络化改造新模式。
人民网记者: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出台了哪些相关政策?
余晓晖:为引导各方合理布局,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落实施,先后出台多份针对性政策文件。2018年5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工业APP培育的重点方向、主要目标、四大主要任务及三项保障措施。2018年7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指导并规范了平台标准制定、培育推广、生态建设、运营管理和能力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此外,上海、广东、江苏等多个省市发布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明确提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并通过“生态供给资源池建设”和“标杆打造”等多种方式,推动平台关键技术突破和实践推广。
人民网记者:各省区市推动本地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制定情况如何?
余晓晖:地方政府以《指导意见》为指引,结合本地实际,相继推出本地的工业互联网相关发展政策,指导本地工业互联网发展。据统计,截止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广东、福建、辽宁、安徽、河南、吉林、青海、甘肃、贵州、山西、江西、浙江、宁夏、湖北、江苏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出台本地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湖南、山东、广西等省也将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部署企业上云、平台建设、技术改造等重点工作。从各地方政策内容看,均结合本地产业基础和优势,重视各类要素投入保障,并强调通过引入外部资源助力本地发展。
我国工业互联网的未来什么样?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具备怎样的现实基础?
余晓晖:我国工业互联网整体上已具备规模化推进的条件。一是工业基础不断夯实。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1.7%和8.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5和2.7个百分点。二是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4G网络,骨干传输网正向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化演进,5G技术研发试验已完成第三阶段测试。2018年我国私有云和公有云市场规模分别比上年增长44.4%和22.9%,云服务得到快速普及。三是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已分别达到63.3%、46.4%、44.8%和39%,为工业互联网渗透应用提供前提。四是应用实践探索不断丰富。国内工业企业、信息通信企业等多方主体均积极投身工业互联网建设与应用,已形成不少宝贵经验,为我国紧随国际主流实践、率先探索形成特色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人民网记者:我国在发展工业互联网方面具有哪些比较优势?
余晓晖:一是在发展基础方面,我国既是制造大国,又是网络大国,拥有全球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备、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创新活跃的互联网产业,在工业互联网统筹推进、融合创新方面具备更广泛的基础。同时,庞大的市场及丰富的应用,构筑了巨大的数据资源优势。二是在产业推进方面,我国大中小企业均积极投身工业互联网,大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寻求系统性优化提升与核心能力打造,中小企业则借助工业互联网加快数字化能力补课和实现单点创新突破,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更为活跃广泛。三是在应用创新方面,国内市场空间广阔、应用场景丰富,能为工业互联网各类探索实践提供试验验证环境,具备更为有利的催生和孕育新模式新业态的条件。四是在生态环境方面,国内制造企业、ICT企业、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等对工业互联网的关注度和投入热情都非常高,已初步形成多方协同、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下一步发展重点是什么?
余晓晖:一是建设满足试验和商用需求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外网标杆网络,加快建设高可靠、广覆盖、大带宽、可定制,并支持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企业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企业内网标杆网络,形成企业内网络建设和改造的典型模式。二是建成集成网络技术创新、标准研制、测试认证、应用示范、产业促进、国际合作等功能的开放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关键技术和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实验环境,建设工业互联网网络创新基地。三是构建先进、系统的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工业互联网网络改造评估认证机制,并网络领域建成一批应用创新示范项目,以应用示范促进技术成熟,带动产业化推广。加快网络技术相关标准的研制。四是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一批面向行业或区域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以及公共递归节点,制定并完善标识注册和解析等管理办法,加强标识应用推广。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下一步发展重点是什么?
余晓晖: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将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聚焦平台培育、平台试验验证、百万工业企业上云和百万工业APP培育四个方面开展推进工作,加快形成平台应用体系。一是加快平台培育,搭建10个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建成一批企业级平台。二是开展平台试验验证,支持产业联盟、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测试验证平台,推动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加快平台落地应用。三是推动百万企业上云,鼓励地方政府通过财税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中小企业向云端迁移,实现“建平台”与“用平台”双向迭代、互促共进。四是培育百万工业APP,在重点行业领域逐步培育一百万左右面向特定应用场景的工业APP,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下一步发展重点是什么?
余晓晖: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下一步将聚焦在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技术保障、融合创新以及产业支撑等方面,通过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切实将工业互联网发展建立在安全可靠基础之上。一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风险评估、信息共享等安全管理制度,加快出台工业互联网安全指导性文件,督促企业提高安全意识、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全产业链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快研究制定重点领域和急用行业安全标准。二是构建技术保障体系,进一步建设完善国家、省、企业三级技术监测平台,重点突破标识解析系统安全、平台安全等相关核心技术,推动攻击防护、漏洞挖掘等关键安全产品研发,引导企业强化技术防护手段建设。三是推动融合创新应用,鼓励开展安全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的试点示范和集成应用,创新安全服务模式。四是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加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快安全测试评估队伍建设,支持产学研用协同推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大安全龙头企业培育力度。
注:文章来源于人民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